6月14日,华东师大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成立暨人文研究跨学科论坛开幕式举行。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社联党组书记潘世伟,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张济顺,华东师大副校长陈群,以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美国匹兹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人文学科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在讲话中表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需要制度的创新,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华东师大在制度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希望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在今后的人文学术研究中,能够在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人才意识和统筹意识上有所思考和突破,为全国的人文学术研究和人文学科发展提供典范。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社联党组书记潘世伟在对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华东师大的这一举措,希望研究院能够引领上海学术风气之先,营造生机勃勃的学术氛围,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学术成果。
校党委书记张济顺在讲话中表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是学校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我校已故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命名的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成立,旨在进一步集聚学校人文学科的优势,突破文、史、哲原有学科分界,积极探索有利于文、史、哲等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设一支由拔尖学术带头人领军、具有广阔学科视野和深厚学术底蕴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孕育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学术成果,打造国内外领先的人文新兴、交叉、特色学科,培育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在人文研究跨学科论坛上,与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文科学的研究现状及跨学科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机制创新等进行了深入论述,充分肯定了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对推进人文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专家指出,打入未知之域的任务是任何学科都不能单独承担的,高等研究院是“先锋营”,是集聚多学科优势突入未知领域的“精锐部队”。
近年来,华东师大一直将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以“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人文社科创新基地建设和“211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文理基础学科的综合优势,为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条件,不断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成立是学校深化人文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研究院以“中国思想传统与文化变迁”哲学社会科学985国家创新基地为基础,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为主干,以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与古籍研究所为依托,是一个跨学科、开放性的实体性人文研究机构。研究院实行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人员聘用上,实施驻院研究员聘任制、目标责任制和学术休假制度,在人才培养上,进行独立招生、跨学科培养,通过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国际研讨、学术交流、讲座沙龙等,着力凸显“学术自由宽松、注重学术后继、强调跨学科”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