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所高校,华东师范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坚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未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生力军,做好高校民族学生工作,既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战略的需要”的指导思想,在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藏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依托实践活动,增进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未来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依托文化活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校园和谐稳定;齐抓共管,多管齐下,形成学校上下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一、实践育人:增进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未来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针对西藏生源的免费师范生,学校本着培养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战略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工作理念,“服务为先,重在指导”,依托寒暑期社会实践这一平台,指导西藏免费师范生回家乡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真正使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用,通过实践增进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未来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去年,在校党委学工部、慈善爱心屋、出版社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华东师范大学藏族免费师范生自发组织的“雪莲花”支教队在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岗堆乡中心小学以及那曲地区孔玛乡中心小学进行了一系列爱心支教活动。16位藏族免费师范生与藏族学生亲密互动,与当地教师深入交流,并把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关怀的爱心物款送到了藏族孩子们的手中。通过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带到了家乡,并为将来投身一线教育、服务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好了思想准备。不仅在心系家乡、回报家乡的具体行动中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进一步了解了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增强了作为一名未来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文化育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为丰富藏族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推进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营造和谐的民族文化氛围,学校以开展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各类文化活动为抓手,将各民族学生紧密地团结起来。在这一工作思路的指导下,学工部等部门和相关院系经过积极筹备,搭建起“大学生民族文化艺术节”这一平台,并以此为载体,广泛普及民族知识,促进民族交流,增进民族团结,构建民族和谐。民族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多彩,既包括民俗、节日、服饰、语言文字、饮食等民族文化展示,也包括民族服饰拍照、学写民族文字、文化灯谜竞猜等民族文化体验,还有奏民乐、唱民谣、跳民族舞等民族歌舞庆典,深受在校师生的喜爱。
今年的大学生民族文化艺术节以迎藏历新年为主题。艺术节上,主持人向在场师生展示了藏族拜年的独特仪式。来自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同学上台献艺,表达自己对藏族同胞新年最诚挚的祝福,体现了各民族同学亲如一家的祥和气氛。藏族同学们身着鲜艳的藏族服饰跳藏舞唱藏歌。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林在勇出席了艺术节,并与藏族师生在藏族音乐中欢乐起舞。
此外,为了让藏族师生在学校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华东师范大学为藏族师生举办了聚餐吃咕嘟(新年藏餐)、观看藏历新年文艺晚会、藏历新年联欢会等系列活动。欢乐和谐的活动氛围也激发了学生促进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在“润物无声”中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全员育人:齐抓共管,多管齐下
根据学校实际校情、学情,立足藏族学生的特点,华东师范大学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及一线教师和学生工作者从藏族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动态、人生规划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育人。
在教学方面,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需要,学校不局限于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调整对他们的专业学习要求,着力培养今后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人才,鼓励藏族学生参加专门开设的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提高班、免费师范生艺术修养班等,尽可能创造机会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在扶贫帮困方面,学校设立了少数民族奖学金,奖励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在勤工助学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学生大力支持,上岗学生每个月最高可有1700元的收入。这不仅改善了藏族学生的经济状况,而且创造了学生与社会交往的机会,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自信心等都得到了提高。
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全员育人,让华东师范大学包括藏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学业上专心、生活上安心、思想上上进。毕业回家乡后能够真正成为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